找到相关内容234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且为时所必须

    有何必要耶。答,即此知识不能孤起,相系相成,不能独立,故有求识量广大之必要。知识之本体名自性,自性之起,必有所依,此依名根。自性依根而起矣,起必有所及,此及名尘。一识之起,必有其伴,此伴名所。自性所...发起无上菩提广大,无边以来,其时则以一阿僧祗劫明决此事,二劫见之,三劫修满而证之,然後随身现化,普度有情,以彼真知,觉诸後起,其说为三世诸佛所共证,而莫或异,其地则自一世界,至无量无边世界而...

    欧阳竟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12460320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化世与益人

    找到自己的家乡,就能寻回自己的所有了。   总之,凡能帮助我们完成“自利利他,自觉觉他”之学佛最高目标的愿心,诸如感恩、惭愧、向道心、功德、深信、尊敬广大、忍耐...为了佛教我要参学,为了佛教我要勤劳,为了佛教我要发,为了佛教我要结缘,为了佛教我要兴办各种佛教事业。所以后来创办第一所佛教学院时,平常不赶经忏的我,不但主动到太平间为人诵经,甚至通宵念佛,目的就是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3962498.html
  • 佛学与中医学

    ;方法。孙氏称赞水的作用,云“可用涤荡滓秽,可以浸润焦枯”。服水法亦属佛门养生之术。其在服水之前,要求“先发广大,仍救三涂大苦,普渡法界众生,然后安心服之&...甚有十三脉,若水流注,令身肥悦。”有似中医学所说的经络,但所载内容却完全不同。十三脉的名称是 “一名命流脉(为其本);二名随顾流脉(两胁为本);三名水流脉(生脏、,以为根本...

    洪嘉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4564657.html
  • 略论惠能对儒家报恩思想的吸收发展之因果

    年代及思想皆最接近惠能的“无相颂”思想的禅宗“四恩”说,为宋释道诚所撰《释氏要览》卷中《恩孝》的两说之一,其所载两说如下:  凡释氏,晨暮祝香礼佛,乃至作一毫善事,皆回向四恩三有者,盖是广大报恩申孝之...让则尊卑和睦,忍则众恶无喧。若能钻木出火,淤泥定生红莲。苦口的是良药,逆耳必是忠言。改过必生智慧,护短内非贤。日用常行饶益,成道非由施钱。菩提只向心觅,何劳向外求玄?听说依此修行,西方只在目前。”...

    谭世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5565677.html
  • 论读佛典之难

    四、必有广大、真实心,非徒在语言文字上作活计,以肤乱知解,诳无知,趋势途者。必修养有素,方许了解文字,而终会意于文字之外,与十方三世诸佛相见。智慧之神,不会来舍于杂染心。”⑩熊氏所言,向为读佛典者之...其通行意义,则易生错误。例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(鸠摩罗什译)“是作佛,是是佛”一语的“是”字应训“这},若作是否之“是”解,则此句意思是“是否作佛?是还是佛?”与经文原意不合。又如后汉支谦所译的...

    吕沛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2865748.html
  • 慧日普照.悲潮遍涵

    开头便发广大,以“四弘誓”为前导、作中坚、做后盾,舍身舍心地为法为人,不求疾成佛道。小乘行者最初发厌离心,急求觉证、断惑离苦入涅槃。当然,从佛法共通面说,大小乘都以觉证为中心,但由于小乘者急求证入“...了不起了,其实这太错会了!  现在我们最急需觉警的──智观太荒疏,荒疏得关心的越来越少!面对此种萧条、衰(微)危(险),立刻策发大惭愧,从般若中勤下功夫,苦振志性,猛纠知见,警觉福报早已享过了头,...

    仁俊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4367149.html
  • 试论佛学“四化”在禅修中的意义和价值

    无上佛果,否则便会所修无果。《劝发菩提心文》云:“人道要门,发为首;修行急务,立愿居先。愿立则众生可度,发则佛道堪成。苟不发广大,立坚固愿,则纵经尘劫,依然还在轮回;虽有修行,总是徒劳辛苦。”...,直趋无上正等菩提,名“无退转、无怯弱、无喜足精进”。若受学如来妙正教法时,专注一趣,不散乱,无倒分别,如理思维,远离慢见贪爱,身心适悦,得现法乐住,名“安住静虑”;以此静虑,能引广大神通及无量智慧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1967838.html
  • 业因果报定律

    随心转,则能缚。  唯业所感故,前境来报,皆有一定,以业能缚故:唯心所现故二刚境来报,皆无一定,以能转业故。  若人正当业能缚,前境来报一定之时,而忽发广大,修真实行,与佛合。与道合,则心...定、不定两种。定业,谓果报已经决定,难以转变。‘涅槃经·师子吼品’解释:“若定心作善恶等业,作已深生信心欢善,若发誓愿供养三宝,是名定业。”定业,是以决定、深心所造的重业,作后没有反悔,其善者如发愿...

    佛 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4768606.html
  • 发大誓愿第六 (3)

    并不是叫我们把日常生活一切世缘都舍弃,不是的。而是在一切境缘中,活用此六条纲领,以广大、清净心去做,就是修净业,就是修无上的菩萨法门。在具体行持中,菩提、修诸功德、六度万行,都在这一句名号之中。...。今天世间法里,科技进步也是精纯,不是杂乱。世出世法没有两样。   精进而后才能得禅定,就定了,正是所谓理得心安。定了,自然就开智慧。所以,不管是在顺境、逆境,心里都要清净。定就是绝对不会被外境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355790125.html
  • 三士道修学概要

    没有任何方式可与之对等。从对生身之母开始念恩,然后将这种感觉逐步扩大。如果不懂得感恩,就不会生起报恩,更无法将此推及众生,甘愿为之拔苦与乐。当然,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慈悲,难的是发广大,发长远。...各自的价值观,但常人的价值观不过是名利地位,不过是无常泡沫,是经不起推敲的。唯有认识到人身蕴涵的巨大价值,才会对修行生起迫切之,以此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。   2.下士道   下士道又称共下士道,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0094948.html